西和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殡葬风招牌土味修笑佛比文盲更可怕的,可 [复制链接]

1#

最近两则新闻让人哭笑不得:一个是西安临街店铺招牌被换成了统一黑底白字,被人戏称为“殡葬一条街”,另一个是甘肃法镜寺的无头佛像被村名好心修缮,结果被人笑称为“表情包”。两件事情,一个在官一个在民,但似乎都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审美难,怎么审丑也会这么难?

01“黑白配”要怎么才能摆脱殡葬风?

自从世界有了黑暗与光明,人们对于黑白二色的认知可能就已经诞生。古人眼中,天空为玄色,而这种玄就是接近于黑色,但却是“黑中扬赤”,意味着无尽的夜色中有即将破晓的红光;而太阳虽然看上去红彤彤的火球,但由于大气的存在,在人们眼中其实还是白色的存在。

而就色彩搭配而言,在时尚设计领域,无论潮流如何变化、无论色彩如何斑斓,黑色与白色一直都是色彩搭配中最为永恒的经典二色,它们被称为“极色”(即两极之色),由于“极色”没有色彩的“冷暖”倾向,所以理论可以与任何色彩进行配色。

静默而深沉的黑色,能够吸纳一切的杂乱;温和而内敛的白色,能够包容所有的突兀,二者可以说是世上最为明显的对比色,既相互矛盾,又融于一体,而对于中国人而言,两者最经典的结合,莫过于太极图。

但是,为何转换了时间与空间之后,将其放在店铺招牌上,却怎么都不甚和谐,甚至会引起某些生理以及心理上的不适感?

实际上,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观念中,之所以采用黑底白字的色彩搭配用于祭奠,一则因为黑白二色不仅醒目简洁、庄重肃穆;二来人死如灯灭,也正如人生失去了色彩,所以如果用有色彩写名字,是为对于逝者的不敬。

也正因为如此,西安莲湖区四府街边店面,其整条街一溜的全是黑底白字的设计。在被各大媒体曝光后,引发众议,被网友们戏称为「殡葬一条街」、「灵堂一条街」。

其实,商户们在意的不仅是市*部门的朝令夕改,更多的可能是其中蕴含的对于人情的漠视。正如《香港年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千上万的招牌拥抱着街道,以独有的精致古朴传递着各种讯息:每一个路牌,都蕴含着人情的气息」

对于招牌而言,色彩与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到一个客人单凭一眼就决定是否进店,所以它并非只是一张简简单单的纸,招牌之下掩映的是一个个鲜活而有温度的个体。这让阳Sir不禁想起了曾经经常去的一家古旧书店,名为「拙玉」,取意为“未读书之前人人皆为璞玉”,却也在此次改造风潮中仓促结尾。

书铺位于西工大东门外,其主人是一个爱书之人,腼腆不爱说话,却在你想要寻书之时记忆力惊人、侃侃而谈。这家书铺是他经营了20多年的事业,甚至给女儿的取名也采用了书店的谐音。而对于周边的学子而言,翻阅时二手书字里行间的淡淡墨痕,可能正是前人阅读与思考留下的痕迹,也在此时与爱书之人完成一次神交与邂逅。

当精心设计的招牌被拆下,露出的是整齐而苍白的底色,拙玉旧书店中温暖慰藉的故事也就此落幕,而另一场让人复杂难解的城市叙事则正要进行。拙玉,可能只是城市之中万千灯火中不起眼的一盏灯火,我们担心的是,人间烟火所自有的千姿百态极有可能会在这场叙事中日渐刻板、乃至于板结。

其实,*府部门出于市容整洁以及安全隐患的考虑进行整改本无可厚非,但其实一项公共*策的制定与实施,不仅要有所谓的高度和力度,还要体现出深度和温度与人文情怀,唯有如此,城市的历史记忆才能留住,文化的根脉才能延续下去。

02佛像:我该浓妆艳抹、还是超凡入圣?

相比于*府部门的招牌改造带来的莫名“渗人”感,甘肃西和县法镜寺石窟的佛像修缮,带给人更多的则是“忍俊不禁”,和多网友都因为其滑稽的表情,纷纷调侃:“人间太苦了,佛陀舍身让你们笑一笑”、“这……我真的跪不下去啊”。

而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也及时站出来发声,称年村民发现佛像的头部有损坏,于是便请了匠人做了修缮,至于其原貌则没有多少改变。至于佛像的“笑容”,文化站则回应说,这些佛像本就属于“笑佛”,所以笑也是其特征之一。

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暂且不论“笑佛”修复是否还原了其本色,就文物保护而言,这却是让人“笑不起来”的一件事:村民出于善意自发修缮,这种民间保护意识和自觉弥足珍贵,但是否也意味着文物保护部门在制度和管理上的缺位?

暂且不谈关于文物保护的两个基本原则,即“不改变文物原状”以及“最小干预”,单就佛像修复而言,民间审美也令人哭笑不得。比如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安岳佛像修缮,千年大佛被浓妆艳抹,眼怀慈悲、神态安静的佛生生被画成了地主家的胖儿砸。

马未都先生,曾经在一次节目中讲过他的审美理念,说中国人的审美有四个层次,呈金字塔状,从下到上分别为:艳俗、含蓄、矫情和病态。而最低层次的审美,可能正是如佛像修缮所体现的那样,也像是农村的大花布床单、流行歌曲广场舞,它简单明晰、具有最为广大的群众基础,是为审美的第一个层次。

艳俗好吗?难说,因为我们中国人说话总有转圜之地,比如“大俗即大雅”这句话。所谓“俗”是真情实感的表达流露,比如修佛像的村民,一定是按照他们心目中佛像最美好的样子去修复的;而整改招牌的初心也出于好意。而所谓的“雅”,则是为这种真情实感罩了一层薄薄的雾纱,使其看起来更加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罢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