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点丨空翻旋转,西和羊皮扇舞会让你惊叫 [复制链接]

1#
普通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disease/a_5599614.html

西和县素有“宝贝的复新地带”之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以半夏、花椒为代表的植物资源,先后被评为“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民俗风情淳朴浓郁,有广为流传的汉族男性舞蹈——羊皮鼓舞,它的音乐主要来源于陇南地区的民间小调,乡土气息浓厚,旋律优美。羊皮扇鼓舞将原始的舞蹈动作和现代的舞蹈动作相糅合,热情奔放,生动而活泼,表现出西和人民丰收后喜悦的心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

羊皮扇鼓舞是汉代讨者使用乞讨工具和乞讨时演唱行为逐渐演变来的,是一种群众性和自娱性特别强的舞蹈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羊皮扇鼓舞颇具氐羌民族遗风。传说在古代,云南一带的瑶族中有个盘瓠王,因他的爱犬从疆场叼回敌将首级,被高辛王封为护城大将,后又提升为南京十宝殿盘护王。一日,盘瓠王上山狩猎时,其爱犬不幸被山羊顶下山崖摔死,他即命兵卒将山羊捉回宰杀,剥皮蒙鼓,每日敲打,既泄心头之恨,也算是对爱犬的怀念。后因连年战乱,南方少数民族被迫迁徙西北,羊皮鼓随之传入陇南西和一带。

羊皮扇鼓舞由半农半艺的“神班子”表演,表演者额头绘睛,取“马王爷三只眼”之意。其道具为羊皮扇鼓,鼓为薄面扇形,铁框,柄上套环。鼓面蒙羊皮,鼓槌三尺三寸,用牛皮制成。舞者身穿青衣红裤,扎红腰带,额头绘一只竖眼(取白马氐族图腾“马王爷三只眼”之意)。舞时,舞者左手执鼓,右手执槌,边舞边敲击鼓面,其间上下摇动,使鼓音与铁环撞击声浑然一体,声音清脆嘹亮,动作粗犷剽悍。

羊皮扇舞舞步花样繁多,行进方向与阵势不时变化。表演达高潮时,鼓点节奏急促,音调高亢粗犷,善舞者舞姿优美流畅,闪展腾挪,身轻似燕。有连续劈叉、空翻、腾空旋转、双手轮换撑地双腿坐地式平旋、双手持扇后仰等难度大技巧性强的动作,最精彩时,一人手持三四十斤重的八面扇子在胸前后背上下翻舞,动作带有武术、杂技色彩。在连续地闪展腾挪中,羊皮扇鼓上下翻飞旋转,铿锵有力。时而做盾牌状,时而做戈矛状,似武士沙场鏖战或出征前的衅鼓仪式。

早年的羊皮扇鼓舞是一种以跳神、接神、驱鬼为主的民间祭祀活动,西和民间称其为“师公舞”“祀公子”,它与原始社会的巫术表演活动密切相关。在西和,石峡镇的羊皮扇鼓舞传承久远,并形成一整套娱乐表演程式。羊皮扇鼓舞表演时,三人一组,以神坛祭祀桌定位,上北下南,西出东入。相传舞蹈动作有七十二种,现保留的仅有“参神”“一步神”“倒三脚”“拦马头”“抡转”等十多种。其中还揉和了跳、踏、跪、翻、转等动作,此外,还有“转鼓”“抡鼓”“搅鼓”“背花鼓”“旋风鼓”“搬鼓”等,队形变化多以“跑圆场”“绕∞字”为主。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羊皮扇鼓舞从原始的祭祀、跳神活动中脱胎出来,演化成为原生态的民族舞蹈,每逢欢庆丰收之时,当地群众都会自发组织表演。羊皮扇鼓舞的活动时间大都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日。因为这个时候,农民已将庄稼收到了家中,正是农闲时节。每个村都有各自的节日庙会,乡民们趁此日子,请师公跳神庆丰收,再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师公被从这个村请到那个村,显得很繁忙。无论祭哪一种神,表演时,先要唱《祭神曲》,唱一段后,再跳一段扇鼓舞,唱舞相间,先唱后舞。常唱的神曲有《祭虫》《驱瘟》《保平安》等。

因为羊皮扇鼓舞是一种男性舞蹈,因此,舞蹈的动作都很有力度,很粗犷,但有的动作又很文雅,因此它有“文舞”和“武舞”之分。从整体动作来看,它的每个动作都有规范,技巧性也较强,如动作名称“缠头过脑”“鹦哥松毛”“摔胯”“耸肩打鼓”“弹脚”“锦鸡蹿牡丹”“打尖脚”“反耍鼓花”“摆坛”等,而它的“拜四门”和“缠头过脑”“反耍鼓花”则继承了传统的表演仪式,也是整个“羊皮扇鼓舞”的纽带,使“扇鼓舞”具有更完善的舞蹈性。

投稿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