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西和帮扶电力扶贫点亮脱贫致富路
TUhjnbcbe - 2023/8/28 20:39:00
                            

在西和县脱贫的战场上,活跃着一支“电力十足”的队伍。作为省直帮扶单位之一,为打赢这场硬仗,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聚焦电网建设与改造、扶贫光伏接网和定点帮扶三大重点领域,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将电力惠民的*策逐项落到实处,为西和县的贫困群众点亮幸福美好新生活。

大桥镇李坪、郭坝、王山、小山四个村整村脱贫,户人摘掉“穷帽子”,贫困发生率降至1.92%,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在西和县电力扶贫结出了累累硕果。

■全力以赴让群众用上好电

人住在哪里,电就通到哪里。

“原先我们一个社13户人家用着2千伏安的变压器,点个灯都成问题,农网改造以后,村里的面貌、大家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坪村村民边说边打开房间的灯,砖混房里灯光明亮,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各种家电一应俱全。

产业扶贫是可持续脱贫的重要途径,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支持。

阳光照射在小山村智能蔬菜大棚里的紫长茄、绿辣椒、红番茄上,大棚外整齐的配电线路像卫士一样守护着这片蔬菜大棚。“用电量大,卷帘机、通风系统、温度控制等都要用电,没有电整个大棚就瘫痪了,电网升级改造,可为咱农民们办了件大好事……”大桥镇包村干部马洪亮感慨万千。

帮扶过程中,省电力公司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西和县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积极主动对接西和县德青源金鸡产业和黑驴产业等重点扶贫项目供电服务,确保项目和农业合作社按照时间节点要求陆续投产,发挥了电力扶贫的支撑保障作用,实现了电网建设投入力量最多、建设任务最重、建设速度最快、建设质量最高的电网建设“四个最”。截至年9月,西和县脱贫攻坚电网工程提前3个月竣工,实现了群众由“用上电”向“用好电”的转变。

■光伏扶贫实现“长效造血”

光伏扶贫是能源转型、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三者的结合,也是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重要措施。

“感谢*的好*策,感谢电力公司的帮扶,让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年4月,省电力公司在西和县大桥镇举行光伏扶贫项目收益首次分红仪式,大桥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到了光伏收益“大红包”。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省电力公司向定点帮扶的大桥镇李坪、郭坝、王山、小山、韩河5个帮扶村和大桥镇九年制学校分别发放了光伏扶贫电站第一批收益分红资金各元,兰州万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向大桥镇和洛峪镇*府捐赠光伏扶贫收益资金40万元和20万元。

按照“电站同步接网、电量全额消纳、收益及时支付”的要求,省电力公司将光伏扶贫电站接网工程优先纳入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规划,坚持特事特办、畅通绿色通道,全力支持光伏扶贫电站早发电、早收益。同时按照“飞地扶贫”集中式光伏扶贫思路,协调兰州新区1家1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与西和县大桥镇、洛峪镇*府签订异地扶贫协议,捐赠万元,在大桥镇九年制学校建设装机.6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已并网投运。省电力公司还与大桥镇共商制定光伏“飞地扶贫”电站和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制度,每年约80余万元的电站收益。

■产业培育拓宽增收渠道

没有产业,脱贫就没有希望。在省电力公司帮扶的大桥镇,贫困村脱贫的关键还是产业扶贫。驻村的几名帮扶干部一边思考,一边摸索不同的产业发展道路。

在王山村,针对当地花椒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在王山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当地花椒种植规模达到余亩。由省电力公司投资18万元进行“新油椒”种植推广,实现每亩花椒种植增收元,带动周边村镇贫困人口多人增收脱贫。

“你别小看这菊花,我们好多贫困户脱贫就靠它呢!”在韩河村合作社劳动的村民李贵贵告诉记者,采摘菊花一天下来能挣到80元,他将5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菊花,每年还收入元,年底菊花分红估计也不会少。“俺家5口人,今年肯定能脱贫!”合作社负责人杨万红给记者介绍,帮扶单位采取“订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带贫,一斤鲜菊花地头收购价为3.5元,正常亩产斤以上,每亩收入将在元以上,如果烘干后包装成礼盒销售,收入更可观。

在省电力公司的帮扶下,西和县大桥镇李坪村、郭坝村、韩河村、小山村和王山村5个村已经培育形成花椒、金丝皇菊、南瓜、中蜂、珍珠鸡、土鸡、伊拉兔等一批特色富民产业。5个村种养殖项目产值累计达到余万元,通过分红或用工收入超过50万元。5个村帮扶的10个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户户人,每户每年分红收入元,累计分红超过16万元。

■科技扶贫降低生产成本

在帮扶中,省电力公司还积极探索和实践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依托公司23家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精准助力扶贫的技术创新联盟,着力破解精准扶贫技术难题。

“用无人机给花椒喷洒农药,今天终于亲眼见到了!”不久前,王山村的花椒园里,看着无人机在花椒树头轻盈地飞舞、均匀喷雾,村民无不拍手赞叹。包村干部马洪亮算了一笔账,“与人工作业相比,无人机效率提高了40倍,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同时,无人机喷洒均匀,对农作物无机械性破坏,大大提升了病虫害防控效率。”目前,帮扶干部们正在计划将无人机等创新成果运用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更多领域,帮助更多贫困农户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益。

花椒是大桥镇的主要产业,但是每逢花椒大丰收,也是椒农发愁的时候,花椒的晾晒是一大问题,晾晒做不好会影响品质、造成更大的损失。年7月,正值李坪村、郭坝村、王山村花椒采摘收获和晾晒的黄金时节,偏偏遭遇了极其反常的连日大雨,给村民们采摘、晾晒花椒造成诸多困难。眼看一年的收入要打水漂,村民着急,省电力公司下派的驻村干部也着急。情急之下,驻村干部联系到电力科学研究院,并自己动手,研发了一款性价比较高的烘干机,为村民解了燃眉之急。

据了解,近年来,省电力公司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企业破解难题的同时,组织劳模创新工作室联袂“下乡”,聚焦田间地头,为西和群众提供技术服务,走出了一条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特色之路。

来源:协商报

原标题:《电力扶贫“点亮”脱贫致富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西和帮扶记》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和帮扶电力扶贫点亮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