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发现深圳音频陆记云吞,消失的老字号
TUhjnbcbe - 2024/2/25 9:39:00

——深圳年,有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刘悠扬(读创/深圳商报首席编辑)

《发现深圳》是读创/深圳商报旗下一份有影响力的文化周刊,致力于挖掘深圳不为人知的历史,开设以来深受市民欢迎。现在我们将《发现深圳周刊》的内容声音化,每天5分钟,给你讲讲关于深圳历史、民俗、文化的小知识。

很多人都以为,深圳这个年轻的移民城市,没什么老字号。其实并非如此。东门老街曾有一家老字号,名叫陆记云吞,是深圳墟的著名小吃。60多年前,很多来往粤港的客人,都会专程去尝一尝陆记的云吞面。

东门陆记云吞面

◎廖虹雷

东门老街的陆记云吞,是深圳墟著名小食。

寒风冽冽,饥肠辘辘,坐在长条櫈的八仙桌上,吃一碗“大碗夹抵食”的陆记云吞面,热气腾腾,窸窸窣窣,三下五落二,顿时肚饱身暖。完了,碗笃那几滴汤都仰脖喝完,粘在嘴唇的汤渍,还用舌尖“攋”(舔)一遍,回味回味。那情那景那味,至今四五十年,依然难以忘却。

陆记云吞店,是年前香港新界一个叫林陆的客家人过来开的,它座落深圳东门西和街。解放初期,西和街、谷行街等几条街道被打通拆建成解放路,横贯深圳墟东西,陆记云吞店被迁至解放路的北门街口附近(今西华宫前面的麦当劳位置)。由于它靠近铁路小站(今穿窿桥榕树头边。罗湖火车站叫大站),来往粤港的客人从这个小站上下车后,到深圳墟首入眼帘的当街门店,所以人流很旺,生意很好。

▲改革开放以前,深圳墟集中了很多小店,陆记云吞也是其中一家。

陆记生意好,回头客多,云吞面是硬招牌。云吞,有人说是“北方馄饨的山寨版”,有人考究出是清代一位湖南人在广州开面馆,嫌馄饨两字笔画太多,遂改为“云吞”,还有一种说法是“馄饨”和“云吞”两字的粤语发音相同,就用“云吞”借用至今,流行甚广。

到底哪种说法准确,无关重要,重要的是字好写,名好记,云吞好吃。那么,深圳云吞与广州、香港的云吞有什么区别?它好吃在哪里?最近几经周折和寻访,笔者终于在深圳东门老街一个旧住宅区里找到“陆记云吞”的老师傅关就。关师傅上世纪30年代初出生在广东饮食之乡的南(海)番(禺)顺(德),13岁随表舅父来到深圳,在火车小站站口旁边的怡新饭店做杂工,几个月后表舅父开了个小食店,他便去当伙计。早晚挑着云吞面担在东门十几条小街上,敲打竹筒“笃笃笃”地叫卖云吞。年18岁的关就,到“陆记云吞”店里成了小师傅,一干就干到退休,他今年80多高龄,跟云吞打了一辈子的“饺道”,从“叫卖”开始,到“拌料”“打面”“熬汤底”“包云吞”“煮云吞”各个环节,他蒙上眼晴,都能把云吞面做得非常地道。

做云吞最考究的是“打面”,大凡打面一向都是“水打面”,也就是在面粉里按比例用水搓面。后来广州人首先使用鸡蛋和水一起打面,这新的做法比全是用水搓的面好吃多了,但不是全蛋面。如果全是用鸡蛋打“全蛋面”,成本增加不说,也普遍认为无法打得成,即便打起来一定吃力不讨好。广州有间在清朝咸丰年间开的“池记”云吞面后人,在上世纪50年代“打面”时创造滴水不放,用全蛋打面的方法,虽然很辛苦,但“全蛋面”绝非“水面”所能比。于是“池记”一下子蜚声省城。

深圳“陆记”关师傅一直跟随香港的做法,用一斤面粉放5只鸡蛋的比例“打全蛋面”。此面非常难打,少一点力气都不成,一天打数十斤面下来,人累得不得了。关师傅坚持下来,“陆记”的云吞面结果比“水面”香滑爽口,而且够“筋”(韧)、有嚼头,名气也大起来。人们说“去陆记”,就代表了去吃云吞面。但是鸡蛋在那年代一年比一年供应紧张,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蛋源”问题?关师傅动起了脑筋。

深圳的西部是沙田水乡,素有养鸭传统,松岗、西乡更是盛产鸭蛋。鸭蛋的蛋白(蛋清)比鸡蛋多,关师傅试用鸭蛋“打面”。谁知用全鸭蛋掺和面粉更“硬”更难打,他把搓成的面团用“大竹杠”压,大竹杠广东人叫做“竹升”。“竹升”用手压不够力,就把一端竹杠固定,另一端竹杠则用胯臀部坐上去,上下压。整个人的重量压下去,反复把面团压匀,便压出“筋”,成了上好的“打面”,这种打出来的面,俗称“竹升面”。驻深圳的原九龙海关等部门有许多北方人,吃惯北方“松包滑面软饺子”的口味,一吃了陆记爽口鲜甜的云吞和皮韧薄滑的水饺,觉得“很新鲜”,很有口感,连说不错,以后就成了陆记的常客。

陆记云吞、饺子的皮薄、软滑,馅料是新鲜上肉剁的。陆记鱼丸是用新鲜马鲛鱼或鲮鱼去皮骨剁烂后,双手用两把三角刀捶打,再放一点点食用苏打粉在盆里反复“挞”,挞至起胶,然后把手里“唧”出的一个个大小差不多的鱼丸煮成半生熟,再过“生熟水”待用。曾经16岁就站在小矮凳子上“焯云吞面”的姚张薛师傅说,他每天凌晨四五点用三轮车到东门鱼街肉食公司拉回百多斤上肉、猪头、猪骨和猪下水。猪肉剁肉丸,猪骨和猪头熬上汤,猪头皮和猪下水就卤水或红焖。陆记的汤底很鲜,那时没有味精,他们在熬猪骨头汤的时候,诀窍是加上“地鱼干(又称“火炙鱼”)”和半干湿的虾皮、虾头。食过陆记云吞的人,对这上汤印象特别深。如今60多岁的姚师傅说,那时一个鸡公碗(碗边有鸡公图案)的“大佣”(大碗)云吞面3毫子(角钱,下同)一碗,“中佣”(中碗)2毫子一碗,“细佣”(小碗)1毫子一碗。吃完凭碗“埋单”。

陆记招牌主打三样:一是云吞面、粉、粥,二是粤味饺子,三是“炸锦卤”。姚师傅说“炸锦卤”类似四川流行的“抄手”,就是用一小块云吞皮,包上肉馅后,用手指一摺一捏,外形就像一顶护士帽子,或者更像天冷时双手插进两只袖子里的“抄手”样子,有棱有角、非常精神;接着下油镬炸至金黄,既香甜又酥脆;吃时蘸佐甜酸酱汁,更别有风味。

▲炸锦卤

20世纪70年代初,“陆记”改名“为群面店”。80年代,由于东门老街改造,“为群面店”迁至人民北路工商银行附近,更名“乐群小食店”,后来随着老师傅一个个退休,著名的“陆记云吞”消失了。期望哪位店家能在东门恢复这传统的老字号小店,让游客尝尝这地道的深圳小食。

(作者为深圳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民俗学者)

审读:喻方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现深圳音频陆记云吞,消失的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