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从化创建特色小镇擦亮最美名片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4/4/5 8:47:00
中科公益爱心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zhiliaowuqu/43734.html

秋枫与山景相映成趣,良口镇塘尾村实现生态与设计的完美融合;城中有景、邻里和谐,微改造后的江埔街海塱村宜居宜业;翠竹环绕、林荫蔽日,城郊街西和村形成了一道生态与文旅融合的花卉风景线……

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违控违、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等各项专项工作,进一步夯实美丽乡村创建基础。年以来,从化区围绕特色景点、古村、古祠堂、古驿道等自然资源禀赋的区域,择优选点、全面完成87条市级、条区级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年5月,从化太平镇格塘村、黄溪村,温泉镇云星村,鳌头镇龙田村等13个年市级美丽乡村已经通过广州市的考核验收。

富有岭南特色的美丽乡村,日渐成为从化最亮丽的名片。现在,在积极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上,从化乡村振兴事业跃上了新台阶,为加快建设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迈出坚实步伐,努力把美丽乡村建设成广州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功能承载地。

南平依托“山、泉、林、溪、石”五大特色生态打造以“静修”为主题的休闲观光特色小镇。邬影红摄

补齐短板

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石墙围四边。”蚊虫孽生,臭气熏天,这是以前乡村厕所的真实写照。

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通达万家,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从化南平静修小镇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掩映在这片青山绿水间的星级厕所,打破了人们过往对乡村厕所的印象。

智能如厕指示灯、自动感应冲厕器、植物液自动除臭器、感应干手机、置物架、扶手、洗手液……如厕间按照1:2的男女比例设置,为3男6女加1间无障碍第三卫生间,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如厕需求,处处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

“我们共建成7所公厕投入使用,为周边村民和游客提供优美的如厕环境,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南平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介绍。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为保障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从化区自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市、区级美丽乡村共同创建,共计落实市、区财政资金约5.28亿元,实施道路、公园、公厕及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等建设项目个,着重补齐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及人居环境水平。截至目前,已完工建设项目个。

走到鳌头镇西塘村,灰绿色的“美丽银行”十分引人注目。它分为两类箱、可回收箱和兑换机3大部分,其中两类箱收集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回收箱分为四个投放箱,兑换机则存放着垃圾袋、饮料、食物、日用品等。

西塘村作为童话小镇的发展中心,对环境保护要求高,村民们刚开始对垃圾分类的兴趣不大,谁知道“美丽银行”一开业,热情一个比一个高。“‘美丽银行’的开设,进一步推进了乡村垃圾分类工作,培养了村民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提升了村容村貌。”西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志华介绍。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从化区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实施“五大美丽”行动。通过特色小镇示范,开展以“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域“洗脸”工程和“拔刺”行动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部曲”,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最美乡村。

目前,全区个行政村率先全部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美丽宜居村标准,36个行政村打造成为独具风格的特色精品村。“南平经验”“西和实践”先后在珠三角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以及广东省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现场会作为典型宣传推广。

连片规划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联动创建

89天,一座旧农贸市场被改造成世界级高端会场,吸引众多设计师和生态设计企业进驻……年,从化在良口镇塘尾、良明、良平3个村规划建设生态设计小镇,开启了以设计赋能产业发展并推动生态价值创新的实践。

按规划,一期项目包括生态设计小镇会议中心(世界生态设计大会永久会址)、生态大道、湾区设计开放大学等;二期项目包括鸭洞河景观改造、设计师村等。其中,一期工程于年9月开建,不新增1平方米建设用地,通过盘活废旧农贸市场等乡村闲置资源,仅用89天便顺利完成生态设计小镇的华丽变身。

自年起,从化区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将美丽乡村结合特色小镇一同打造,连点成线,扩线成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美丽乡村群,逐步形成一批经典的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区域品牌。

从化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如在西塘、西和、莲麻等美丽乡村群建设基础上,结合以打造生态设计为核心,集政、产、学、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为主题的塘尾美丽乡村群;以“静思、静修、静养”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为主题的南平美丽乡村群;以乡村治理、乡村美食为主题的锦洞美丽乡村群等。同时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发展特色产品等,迎来了大量游客,充分带动农家乐、观光农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罗洞工匠小镇是从化区第二批特色小镇之一,也是全区9个省级特色小镇之一,位于从化区江埔街南部凤凰山下,涵盖罗洞村、上罗村、锦一村、锦二村(部分区域)。自年6月启动小镇建设以来,按照规划先行和低密度、高品质的建设要求,通过深挖工匠技艺和引入非遗文化,匠心打造工匠小镇并于年春节开放迎客,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清单管理名单。

江埔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工匠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结合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罗洞工匠小镇完成核心村罗洞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为小镇产业布局奠定工作基础。

从化区陆续建成的20个特色小镇,其中9个省级特色小镇和11个区级小镇创建点呈现重点带动、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特色小镇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效益“显而优”取得阶段性成效,群众满意度和市场认可度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进器、加速器。

“念好特色小镇‘特’字诀,绘就一幅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蓝图。”从化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

西和村建设美丽乡村打响花卉文化品牌。邬影红摄

村企合作

打造没有“围墙”的美丽乡村

村内道路提升改造,民居全面整饰,建设观光步道、绿化带、南平客厅、南平客栈、静修博物馆……山林绿翠间白墙灰瓦,田园风光静谧悠然,安于一隅的小村庄已变身为游人向往的网红小镇。

南平村率先探索村企合作的新模式,和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成立合作公司,依托南平“山、泉、林、溪、石”五大特色生态打造以“静修”为主题的休闲观光特色小镇。

“村企合作的重点在于资源互补,南平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珠江实业集团既有资金实力,也有管理经验,双方可以很好结合。”南平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认为,产业支撑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珠江实业集团涉及的产业种类多样,合作空间大。

村企合作模式下“南平静修小镇”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这片山清水秀的“桃花源”也不再以单一的种植业为收入来源,而是逐渐向第三产业延伸。“村民年收入从年的1.3万元增长到年的3.8万元。”张国华认为,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人居环境,还促进了产业兴旺,直接带动村里50多位村民就业,实现全体村民增收。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通过引导创建点村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培育自有品牌的特色产业,各村有针对性地引进和扶持具有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坚定了村民发展乡村经济的信心。

米埗高端民宿群走出了“公司+农民合作社+村民”联合打造的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模式。米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肖丽告诉记者,当时成立了广东省第一家民宿专业经济合作社。专业经济合作社与企业签订框架协议,企业向合作社购买服务,包括民宿集群的本地员工招聘、停车场管理、稻田耕种维护、安保、环卫、本地土特产收购等,保障经济合作社每年的稳定收益。与此同时,镇政府、村社、企业联合成立米埗民宿集群小镇管理委员会,在米埗民宿集群发展过程中,共商、共议、共管、共治,保障了米埗民宿集群小镇的良好发展秩序。

由此,米埗村形成了多元化的村民增收模式。村民收入由“租金收入+工资收入+经济合作社分红+农土特产品销售收入”组成,实现了村民户户增收,人人增收。“村里闲置的多间房子都已经流转过来,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改造中。”肖丽认为,米埗村周围10公里内分布着从都国际会议中心、生态设计小镇、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三张国际名片,党建引领与资本、人才和创新要素联动,米埗村发展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打破乡村里的“围墙”,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联动,携手创建美丽乡村,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受益者。

走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人们在从化看到了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的现代田园都市样板。

村居特写

西和村:

城市与乡村要素在村里交汇

城市资源的到来提升了乡村的服务质量,并悄然融入乡村生活方式之中。城与乡此长彼长,成为互补共生的有机体。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创始人许文彬为西和村带来了“西和一品”粤菜文化体验馆。在体验馆内,宾客可以品尝美食,观看“舌尖上的西和”微纪录片,还可以欣赏经典粤菜仿真模型,了解粤菜发展历史等。

“体验馆的建立不光是旅游服务,更让以花卉闻名的西和村村民在农村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区茶点的乐趣。”这是许文彬把茶楼引进村的初心。

曾在全国举行过十多次个人画展的一穆书院创始人廖一穆回乡办学,用他自己话说就是:将文化资源、艺术成果等带到农村,让村民在认知层面得到新的启发。每逢周末,他的团队带来绘画、插花等公益课堂在西和学堂准时开讲,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村民。

在西和学堂的带动下,西和村陆续建成了花样年华咖啡馆、数字艺术馆、村史馆等公共空间。“涵盖生活方方面面,周末喝早茶、喝咖啡、插花、扎染、练习手作这样的城市生活,在我们村里已经是常态了。”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辉鹏有些自豪。

在西和村里,九里花街将小镇企业和公共区域组成起来,成为一条糅合“花卉+”的观光休闲长廊。花街由九个不同主题的“里”组成,分别为多肉里、和营里、玫瑰里、翠溪里、八珍里、翰林里、大丘里、广花里、樱花里,初步形成了食、住、游、学、购、赏等全方位功能配套格局。

以流溪河为轴,连片的绿色山水与楼宇建筑融为一体,莲麻党章学堂、水月轩书吧、艾米稻作文化馆、西和一品、西塘宪法馆、格塘村史馆……各类公共空间错落排布,城与乡几乎没有边界,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共同铸就乡村的美丽家园。

“城市与乡村,谁也不是谁的附属,而是等值发展的概念。”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叶红认为,在清晰界定乡村地景状态的前提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通道逐渐打通,塑造乡村的新形态、新业态、新文态,可以真正达到城乡等值融合发展的效果。

创新案例

管控“源头”:

从规范建筑工匠到管好农村建房

与城市规范统一不同,农村房屋杂乱无章、风格各异是常见现象。究其根本,农村房屋建设怎么建、谁来建等难题一直无法破解,繁冗程序和缺乏指引让农户备感疑虑。

农村建筑工匠是参与农村住宅建设的主体,根据前期调研发现,从化区建房农户选择的施工队伍人员大多是由从事过农村住宅建房的散工,安全知识缺少。与此同时,人员量大、分散、稳定性差,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和正规严格的培训,专业技术水平较差,无论是施工安全还是施工质量都得不到保障。事实上,农村建筑工匠缺乏规范管理并非孤例,在全国各地都是普遍现象。

从源头出发,从化区率先出台《从化区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办法》《从化区农村村民非公寓式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指引》,规范农村住宅建设施工队伍。根据《管理办法》规定,政府免费对农村住宅建设从业人员进行建筑结构识图、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等理论和实操培训,通过广东省建设教育协会考核鉴定后,建设人员经考核合格取得《广东省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合格证书》方可承接农村住宅建设工程施工任务。即从事农村住宅建设的“包工头”“匠人”需持证上岗,从制度上破解全区农村住宅建设施工队伍无序的现象。

“政府管理和农民建房之间存在真空地带,农民作为自然人,很难用制度去约束。政府主动作为,以管工匠去管农村建房,通过管理源头市场很好地实现建房规范化目标。”从化区住建局负责人说。

为保障管理办法落到实处,从化区严格准入和退出机制。“一是对工匠培训考核严格把关,提升施工队伍总体素质;二是制定《从化区农村建筑工匠持证人员管理手册》,对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教育及承接工程情况进行记录,根据履职情况探索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从化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对发生安全事故、承接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农村住宅工程等情节严重的建设人员,停止承接农村建房资格。

数读

年以来

从化区围绕特色景点、古村、古祠堂、古驿道等自然资源禀赋的区域,择优选点、全面完成87个市级、个区级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

年5月

从化太平镇格塘村、黄溪村,温泉镇云星村,鳌头镇龙田村等13个年市级美丽乡村已经通过广州市的考核验收。

从化区自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市、区级美丽乡村共同创建

共计落实市、区财政资金约5.28亿元

实施道路、公园、公厕及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等建设项目个

着重补齐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及人居环境水平

截至目前,已完工建设项目个

从化区陆续建成的20个特色小镇其中9个省级特色小镇和11个区级小镇创建点呈现重点带动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朱伟良郑四方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化创建特色小镇擦亮最美名片人民资讯